乌拉圭是什么人种
乌拉圭人以白人为主,占总人口的 90.8%。他们大多是来自意大利、西班牙、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后裔。此外,乌拉圭还有 5% 的印欧混血人和 4% 的黑人。
截至 2020 年,乌拉圭总人口约为 353.1 万。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,66% 的居民信奉天主教。
乌拉圭东岸共和国,简称“乌拉圭”,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,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。北邻巴西,西接阿根廷,东南濒大西洋。全国划分为 19 个省,首都为蒙得维的亚。
乌拉圭盛产大理石、紫水晶石、玛瑙、乳白石等,已探明有铁、锰等矿藏。
乌拉圭的地理环境
- 区域位置:位于南美洲东南部,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。北邻巴西,西接阿根廷,东南濒大西洋,海岸线长 660 公里。国土面积为 176200 平方公里。
- 地形地貌:地势平坦,多为丘陵和草原,平均海拔高度为 116 米,最高点是 Cerro Catedral en Sierra Carapé,海拔为 513.7 米。
- 气候特征:属温带气候,1~3 月为夏季,气温 17℃~28℃,7~9 月为冬季,气温 6℃~14℃。年降水量由南至北从 950 毫米递增到 1250 毫米。
乌拉圭人历史
在 14 世纪以前,乌拉圭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是各种印第安人,包括查鲁亚人、查纳人、雅罗人、博安内人和格诺亚人。他们的生活方式以游猎和采集为主。这段历史时期,乌拉圭经历了西班牙与葡萄牙长达近百年的领土争夺战。1777 年,乌拉圭沦为西班牙殖民地。不幸的是,印第安人遭遇了残酷的镇压和屠杀,到 19 世纪上半叶,几乎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。
然而,民族英雄 J.G. 阿蒂加斯在 1814 年领导了一场革命,成功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。1825 年,乌拉圭宣告独立,开始了新的篇章。随着欧洲移民的涌入,特别是西班牙、意大利、法国等国移民的定居,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,乌拉圭的居民群体逐渐形成了现代构成。
目前,乌拉圭居民中大约 88% 是白种人,主要为西班牙殖民者及其后裔,分布在南部各省。印欧混血种人,包括高乔人的后裔和黑白混血种人,占比约 8%,主要集中在北部及与阿根廷和巴西接壤的地区。
经济上,乌拉圭以农牧业为主,牛羊养殖与粮食作物如小麦、大麦、玉米等种植并重,基本实现粮食自给。过去的工业以食品加工和轻工业如皮革、纺织为主,近年来,电力、化工、冶金、汽车制造等重工业也逐渐兴起。
尽管大土地所有制占主导,但城市建筑风格已经欧化,然而普通居民的住房条件相对简陋。教育方面,乌拉圭的大中小学普及率较高,识字率大约达到 97% 左右,显示出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努力和发展。
乌拉圭人简介
乌拉圭人,通常指的是南美洲国家乌拉圭的居民。
根据 2008 年 7 月的统计数据,该国人口总数为 3,477,778 人。
这个国家的语言以西班牙语为主,特别是在与巴西接壤的地区,人们会使用一种融合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混合语。
宗教信仰方面,大多数乌拉圭人信奉天主教,同时也有少数群体选择犹太教和基督教新教作为他们的信仰。
城市人口在乌拉圭的总体人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,占比超过了 80%。
乌拉圭人喜欢华人吗
乌拉圭人对华人持友好态度,他们欣赏华人的勤劳和智慧,并对华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抱有好奇和尊重。
乌拉圭的文化和历史吸引着全球游客,包括华人,他们可以通过旅游来了解这个国家的独特之处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流。
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,乌拉圭拥有不同民族和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处,他们互相尊重和理解,华人在此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文化和信仰。
总体而言,乌拉圭人民普遍对华人抱有好感,并热情欢迎华人在乌拉圭旅游、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。
乌拉圭人的代表食品
乌拉圭的风土人情
- 城市建筑:多样,有西班牙式和意大利式的楼房,而农村的房屋则多采用草和泥建造,也有砖瓦房。
- 性格:开放、热情浪漫,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。探戈舞很早以前就从乌拉圭和其他拉美国家流行开来。
- 服饰:正式场合通常穿西装,平时则穿着比较随意。
- 主要食物:大米、玉米、面包、蔬菜、禽蛋、柑橘、柠檬等。
- 主要饮料:甘蔗制作的烧酒、葡萄酒,以及从意大利进口的格拉帕酒。常见的饮料有可口可乐、苏打水等。
- 休假季节:每年 12 月中旬至次年 3 月中旬,最好不要进行商务旅行。
禁忌和礼仪
- 见面礼仪:主动打招呼,互相握手,并进行寒暄问候。最常用的称呼是先生和夫人(或称太太),对未婚青年男女则称为少爷和小姐。喜欢称呼对方的行政职务或学术职务,对外来客人也会用相应的称呼,如“总统先生”、“博士先生”等。
- 礼物:赴宴或参加其他宴会时,通常会带上蛋糕、酒等礼物。
- 公共场所礼仪:男子应先让女子通过,以示对女性的尊重。
- 禁忌:与其他欧美、拉美国家相似,但这些禁忌在居民心中的重要性已经减弱。
社交习俗
- 性格特点:坦诚、爽快豪放又开明;一言一行重礼貌,一点一滴重感情。
- 偏爱花卉:茉莉花,山楂花中喜桃红。
- 忌讳数字:忌讳“十三”、“周五”。
- 忌讳颜色:最厌色为“青”。
- 特殊习俗:科烈达镇人,未婚女子有戴帽子的权利,一旦结婚就不能继续戴帽子,除非有特殊原因,这时也只能戴有色的帽子。
礼节礼仪
- 见面礼仪:通常以握手为礼,与亲朋好友相见时,也有施拥抱礼的习惯。
- 初次见面:通常说“mucho gusto”(很高兴相会),交谈时双方要站得很近。
- 男性见面:通常拥抱,女性之间则互吻双颊。
- 亲密朋友:可能挽臂同行。
- 称呼:不要用名字称呼对方,除非对方要求这样。
- 约会:晚餐时间通常在 9、10 点以后,正式宴会多在午夜才结束。如宴请乌拉圭人,因其对赴宴多不守时,需要有耐心。
- 款待与馈赠:前往乌拉圭人家里拜访时,客人通常先要以礼节性的简短讲话向主人致以问候,然后请求允许进入屋内。
- 交谈:恰当的话题是家庭、体育运动、时事以及天气,还有乌拉圭人引以为豪的足球。最好不要谈论政治。
- 小费:付小费为乌拉圭的习惯。餐饮店的小费约为消费额的 10%,在住宿期间,如旅馆门童或服务员经常提供服务,可一次酌给小费 2 至 3 美元。
信仰忌讳
- 宗教信仰:信奉天主教的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,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 1.9%,信奉犹太教的占 1.7%,无教派人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多点。
- 数字忌讳:忌讳“13”和“星期五”。
- 话题忌讳:不喜欢涉及政治方面的话题。
- 颜色忌讳:忌讳颜色中的青色,认为青色意味着黑暗的前夕,并会给人以压抑之感,是一种令人沮丧或倒霉的色彩。
- 饮食忌讳:不喜欢吃形状奇异的水产品和两栖类的动物肉。
饮食习惯
- 饮食风格:以西餐为主。
- 早餐:多以面包、牛奶、麦片、鸡蛋为主。
- 午餐:一般吃三明治、牛奶、咖啡及罐头食品。
- 晚餐:较为重视,一般多吃鱼、肉类及蔬菜。牛肉是乌拉圭人的主要肉食。
- 烤肉:乌拉圭街头的烤肉店大小林立,可以尝到道地的乌拉圭烤肉。乌拉圭烤肉与巴西有所不同,采用果木在烤架上烤制,风味独特。
- 对中餐:也极感兴趣。
- 餐具:习惯使用西式餐具,以刀叉为主,对中国的筷子有一种新鲜感。
- 马黛茶:平时喜欢饮用,外出时随身携带,边走边喝。在海滩上,经常可以看到一边晒太阳,一边饮茶的游人。
- 自来水:不宜生饮,可饮用矿泉水。
乌拉圭人待客饭菜丰盛
若到乌拉圭人家中作客,临行前要淋浴更衣,男人要修面,女性要化妆,并带上鲜花、巧克力、蛋糕、酒等礼物送给主人。客人进门,主人首先用马代茶招待,马代茶的茶具是一个葫芦形的瓢筒,上面带有富于民族特色的图案或风景画,一根银质的吸管插入瓢筒内,吸管的一端是带有小孔的管头,另一端有吸嘴,将马代茶放入瓢筒里,冲入开水,稍凉后用吸管慢慢吮吸,宾主你一口我一口,边饮边谈,气氛亲切。
乌拉圭人招待客人的饭菜十分丰盛,主要食物有大米饭、面包、玉米饼、肉类、禽蛋、蔬菜、水果等。乌拉圭人的烤牛肉风靡美洲大陆,人们尤其喜爱吃带皮的烤牛肉或烤羊肉。作法是将现宰杀的牛或羊剖,剁成若干块,将盐、辣椒、花椒等调料涂在肉上,架在炭火上慢慢熏烤,待烤到外焦里熟时,颜色深红,味道鲜美。也有的是待肉烤熟后再蘸上佐料吃,道同样鲜美。乌拉圭人待客的饮料有美国的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、雪碧、意大利的格拉帕酒、用甘蔗配制的烧酒、葡萄酒等。吃烤肉时最好喝葡萄酒。进餐时和进餐后,客人要再三对主人的盛情表示感谢。